A002. RFID的工作原理(图解)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模型如下图所示。其中,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、应答器、数据载体;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,扫描器、通讯器、读写器(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)。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(无接触)耦合、在耦合通道内,根据时序关系,实现能量的传递、数据的交换。
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。
(1)电感耦合。变压器模型,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,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,如图所示。
(2)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:雷达原理模型,发射出去的电磁波,碰到目标后反射,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,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
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、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。典型的工作频率有:125kHz、225kHz和13.56MHz。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,典型作用距离为10~20cra。
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、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。典型的工作频率有:433MHz,915MHz,2.45GHz,5.8GHz。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,典型作用距离为3—l0m
RFID读写器技术原理图
电感耦合模型的RFID读写器 |
|
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型的RFID读写器 |
|
RFID系统组成示意图 |
|
低频RFID技术一直用于近距离的门禁管理。由于其信噪比较低,其识读距离受到很大限制,低频系统防冲撞性能差,多标签同时读取时速度慢,性能也容易受其它电磁环境影响。13.56MHz高频RFID产品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些问题,标签读取速度快、可以实现多标签同时识读,形式多样,价格合理。但是13.56MHzRFID产品对可导媒介(如液体、高湿和碳介质等)穿透性很差,由于其频率特性,识读距离短。860~960MHz的RFID产品常常被推荐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上,超高频产品识读距离长,能够实现高速识读和多标签同时识读。但超高频对于如金属等可导媒介完全不能穿透。为了解决RFID系统工作频率所造成的对特定物品(高湿)识别效果的局限性,可以将低频和高频两个频率集成到一枚芯片上。
频率 |
低频 |
高频 |
超高频 |
微波 |
125.124KHz |
13.56MHz |
433.92MHz |
860~960MHz |
2.45GHz |
识别距离 |
<60cm |
~60cm |
50~100m |
~3.5~5m(P) ~100m(A) |
~1m(P) ~50m(A) |
一般特性 |
-比较高价 -几乎没有环境变化引起的性能下降 |
-比低频低廉 -适合短识别距离和需要多重标签识别的应用领域 |
-长识别距离 -实时跟踪、对集装箱内部湿度、冲击等环境敏感 |
-先进的IC技术使最低廉的生产成为可能 -多重标签识别距离和性能最突出 |
-特性与900频带类似 -受环境的影响最多 |
运行方式 |
无源型 |
无源型 |
有源型 |
有源型/无源型 |
有源型/无源型 |
识别速度 |
低速<-------------------->高速 |
环境影响 |
迟钝<-------------------->敏感 |
标签大小 |
大型<-------------------->小型 |